儿童孤独症临床表现分析
儿童孤独症又称儿童自闭症,是一种由多种生物因素引起的大脑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它以信息加工缺陷为特征,以兴趣狭窄、刻板行为和特殊才能为特点.根据语言和认知损伤的严重程度,分为高功能和低功能两种,特殊才能主要集中在高功能型患者. 本文通过儿童行为观察,总结高功能型孤独症患者的心理特点,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孤独症患者不论高功能或低功能型,均存在不听指挥、独自玩、刻板行为等特征。孤独症患者比其他发育障碍患者存在更严重的执行功能障碍。孤独症儿童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采取心理干预促进其环境适应能力的改善,从孤独症的整体表现来说,干预的重点应是社交功能和言语功能。在具体实施治疗时应注意根据患儿的各项心理功能发育水平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进行治疗。因此首先要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然后依据心理发育评定和行为评定的结果制定个别训练计划,逐步进行。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儿的变化适时调整训练计划。行为干预方法是孤独症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文献报道在治疗过程中运用了强化法、消退法等,尤其是强化法,对患儿言语、认知的改善、适应性行为的建立、不适应性行为的消除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使用强化法时,应注意强化物必须根据患儿的兴趣爱好恰当选择,而且要经常变换以保证其有效,并且强调强化要在某种行为出现后立刻给予。如何根据每个高功能孤独症患者的特殊才能,在培养其一般社会适应能力的同时,培养其音乐、数据处理及图像加工处理的特殊才能,根据高功能孤独症患者的兴趣狭窄但很持久的特点,充分引导其有益的兴趣,促使其成为社会有用甚奎高素质人才是孤独症治疗领域的一个目标。
儿童孤独症 病理机制 心理特征 疾病治疗
安继业 姚梅玲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450052
国内会议
郑州
中文
838-840
2011-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