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例儿童孤独症资料分析及诊治体会
儿童孤独症是心理发育障碍范畴中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临床症状为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兴趣狭窄及刻板僵硬的行为方式,患病率约占儿童人口的0.2% ~0.5%,病因不明,治疗困难,早期诊断及干预,可望改善症状,因目前本病的诊断仍主要靠临床方法,因此,研究其临床特征十分必要.本文旨在对儿童孤独症的临床资料进行描述性研究,以总结其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 从研究结果来看,使用由家长填写的孤独症行为量表(ABC),更适用于大多患者,而且诊断价值更高,故更适用于临床,应积极向基层医疗单位推广。社会交往是孤独症儿童最常见的症状,75.09%的患者有此项表现,其次言语发育障碍、兴趣狭窄及刻板僵硬的行为方式,所占比率分别为59.44%和57.03%。说明以上三项症状为孤独症的特征性症状,进行孤独症筛查时可作为首选指征。从研究结果来看,使用由家长填写的孤独症行为量表(ABC),更适用于大多患者,而且诊断价值更高,故更适用于临床,应积极向基层医疗单位推广。 目前药物治疗尚无法改变孤独症的病程,但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控制某些症状,如:易烦躁、兴奋多动、癫痫、睡眠障碍、自动攻击行为等。常用药物有:抗精神病药、中枢神经兴奋剂、抗组织胺类药、抗抑郁制剂、铿盐和维生素等。5岁以上患儿除语言训练外,感觉统和训练,儿童ABA行为强化干预也与其预后密切相关。以上三个因素中,语言训练外,感觉统和训练,儿童ABA行为强化干预是最可被人为控制的一个因素,因此,如果能够做到尽早、积极、充分的实施以上三种治疗措施,将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改善患儿的预后,使其能够回归社会。
儿童孤独症 行为障碍 临床诊断 疾病治疗
徐相蕊 舒丽梅
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心理门诊 河南焦作454150
国内会议
郑州
中文
870-873
2011-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