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清胆理脾汤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道感染280例疗效观察

胆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急性胆道感染,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石症急性发作者尤为多见,作者自2000年7月至2010年7月应用自拟清胆理脾汤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道感染280例.其中包括急性胆囊炎198例,慢性胆囊炎伴泥沙结石68例,胆结石直径超过1cm的发作较重的14例,均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急性胆道感染:病位主要在肝胆,但常可影响脾胃,病程中气滞、血瘀、湿热三者互为因果、转化发展,以湿热为主者,以里、实、热证多见,如伴胸胁满闷往来寒热、口苦咽干食少呕吐等、属半表半里。如晚期症伤及正气,或邪入营血,则成正虚邪实之候,气血淤滞,不通则痛。这个病理变化,贯穿于整个疾病的发展过程,更应注意,邪从热化,热从燥化的特征。尤其注意病邪热化程度,以此区分肝胆蕴热、肝胆湿热、及肝胆脓毒三个主要不同阶段。辩症施治,要始终掌握,“理气活血、清胆祛湿、攻里通下”的原则。 对体温高症状重的,首先给西药、补液、改善微循环,抗炎支持疗法,调节消化道功能等药物:氨节西林、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维生素C针、维生素k1针、门冬氨酸钾镁针、清开灵针等给予静滴或肌注。 自拟清胆理脾汤中用茵陈、鸡骨草、清肝利胆;苍术、川扑、郁金、橘红、杏仁利气畅中排石;当归、赤芍,养血、活血、凉血、祛淤;黄连、吴茱萸、姜半夏、辛开药入,降逆止呃、理脾和胃、鸡内金化石、健胃消食。全方取茵陈蒿汤、平胃散、左金散、半夏泻心汤之所长,共达清胆理脾之目的。立法中正、药性平和、寒热并用、消补结合,故在临床应用中屡获疗效。但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变症,应及时对症处理或进行外科治疗,以防不测。

胆道感染 清胆理脾汤 西药注射 临床疗效

刘康和

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中医院 河南驻马店463100

国内会议

2011年第六届河南省科协学术年会

郑州

中文

874-876

2011-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