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后危机时代中国政策性银行改革的几点思考--路径选择与立法保障

现在一些主要国家政策性银行出现私有化或商业化转型进程推迟、金融服务日益专业化与多样化、并购和重组持续升温、政策性银行在维护国家金融稳定方面的作用凸显等现象,政策性银行改革主要可以通过继续维持传统政策性银行的思路,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严格遵循法定业务范围,专注于政策性金融业务,严禁与商业性金融交叉或竞争;通过股权多元化,运作市场化,向商业银行转型;保留政策性银行国家信用的隐性支持,采用分账管理或建立母子公司的形式分别经营政策性金融业务和商业性金融业务,允许其与商业性金融机构适度的业务交叉和非主动竞争,鼓励其通过自身经营收益来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路径。经过分析笔者认为相对来说,第三种路径选择更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但是立法先行为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和金融生态环境,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政策性银行法律体系,明确政策性银行的法律地位,确定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规定政策性银行的治理模式,构建政策性银行的风险控制机制,搭建政策性银行独特的监管机制,以此规范政策性银行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关系,保障政策性银行的有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政策性银行 改革路径 法律体系 立法完善

姜庆丹

辽宁中医药大学

国内会议

辽宁省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

沈阳

中文

422-428

2011-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