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二元经济转型视角下的中国粮食安全

解决一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是立足国内生产,满足与稳定粮食供应;二是进口粮食满足国内需求。粮食安全问题的实质是粮食生产的比较利益问题,只要农业生产效率进而农业生产的比较利益低于非农产业,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就存在着矛盾。如果这一矛盾长期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粮食生产的长期供给能力将会受到根本性损害,二元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发展不仅是推进工业化进程、促进二元经济转型的必要条件,而且农业发展本身也会受到二元经济转型的影响。如果二元经济转型顺利,随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业人均资源占有量的提高,特别是农业规模经济的形成,自给与半自给性质的小农经济将转变为市场化的现代农业.现代农业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一方面决定了一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也会在增加粮食供给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农业规模经营是一国粮食安全,特别人口大国粮食安全的根本保证。因此需要通过规范用工制度、取消就业歧视、加强业余教育与职业培训以及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措施,稳定农民工就业,增加农民工务工收益;通过为农民工提供社会保障、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及把农民工纳入住房保障体系等措施,降低农民工在城市定居的生活成本;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根据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及农民工与所在城市的融合程度,有序接纳农民工成为城市居民;要通过让农民工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选举与被选举权、改善城市边缘区的居住与生活条件以及引导舆论导向等措施,营造让农民工融入市民社会的软环境。改革土地制度,促进土地流转,建立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提高粮食生产的国际竞争力,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健全粮食宏观调控体系。

农业经济 粮食安全 农民市民化 土地流转 粮食流通

张桂文

辽宁大学

国内会议

辽宁省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

沈阳

中文

530-535

2011-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