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Living Library畅想

在Living Library(真人图书)活动中,读者所借的“图书”君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而是由人来充当,因此,读者的“借书”行为变成了“借人(Living Book”行为。图书馆请那些有特殊兴趣、信仰或经验的人免费担任“图书”,他们都有各自熟悉的领域。在被出借给读者时,他们会在一个相对舒适、安全的环境中,通过切身经历、经验来回答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而达到相互沟通、增强理解和消除偏见的目的。 在我国,有关Living Library的活动还处于探索阶段.那么,Living Library出路何在呢? 读者的需求永远是图书馆服务创新和发展的源泉,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的一切。因此,要在“真人图书”的品种、质量以及借阅方式上下一番工夫。首先,丰富“真人”书目,可以分几步走。第一步,依托各二级学院的专家库,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把其中宝贵的人才资源纳入到本馆的“藏书”中。比如:以建筑学院做试点,该院有许多著名的专家学者,如果他们能在百忙中成为志愿者,那些有志于专业发展的本科生、研究生,一定会有与他们对话的迫切愿望,到时恐怕会很难约到这些书呢。第二步,依托与本院关系密切的建筑行业,可以将一些工作经验丰富的校友、名人纳入馆藏。这些“书”可以拓宽学生读者的专业视野,增强他们的专业自豪感,帮助他们对未来的择业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一类“书”也一定会受到学生的“热读”。第三步,联系其他高校图书馆,争取能够做到资源共建共享。这样不仅丰富了“真人书库”,同时更丰富了校际间的文化交流,这些“真人图书”不正担负起了文化大使的使命吗?这无疑是个双赢的举措。 其次,在“真人图书”的借阅方式上要做有益的探索。图书的借阅,除了预约面谈,还可以以主题沙龙的形式进行。“真人图书”完全可以用主题沙龙的形式和读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一问一答中完成读者的“阅读”。多种多样的借阅形式值得探索和尝试。 第三,向广大读者宣传Living Library的服务理念。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读者对她也需要有一个认识和熟悉的过程。在此期间,馆员有义务对读者进行宣传,读者选书辅导是馆员工作的重要方面。通过与读者的交谈,帮助读者确定他们自己的真正需要,从而挑选到适合的“图书”。 总之,Web2.0时代来临了,对各类图书馆都是个挑战—生存还是死亡?决定权无疑在读者手中。作为图书馆人既要有“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心态和胸襟,又要不断寻求服务的创新点。一切为了读者,Living Library作为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新生事物,有理由相信她必然会像图书馆的许多服务一样在探索中得到发展。不仅书目的内容、借阅的形式、阅读的方式等等都会在实践中得到完善和诊释。

高校图书馆 真人图书活动 借阅方式 服务理念

何大炜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图书馆 100044

国内会议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第二届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160-162

2011-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