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黄斑症状葡萄叶片病毒检测及其GYSVd1群体分析

本文通过检测表现黄斑症状的葡萄叶片的病原,以及探究其病原GYSVdl种群结构,为揭示造成这种黄斑变形症状的分子特性奠定基础。采用SSCP技术对GYSVdl种群结构进行了分析,而SSCP技术由于序列的一个核苷酸的改变,都可能导致带型的变化。PAGE分析结果显示SSCP条带一致的变种较少,说明样品很可能含有不同类型的GYSVdl变种。测序分析结果证明了这一点,表明了该样品GYSVdl序列高度变异。本研究获得的变种2、6、22、24、10、8,与文献中提到的能够诱导葡萄“Mission”产生黄斑症状的GYSVdl类型II分离物具有相似的变异,例如P区A60→G、G62→A(8号无)、A71→C(8号无)、AAC306-308→UGA、GA310-311→CU,T2区的CG204-205→GC,这些变种占到所有变种的26.1%。另外,9、17、12、13、15、23、30、18、26、29、28这些变种在P区的变异只是上述变异的一部分,仅仅发生A60→G(13、28无)、A306→U、C308→A、G310→C,但是这些变异似乎在该样品内更加稳定,约占到所有变种的43.5%。具有P区A306→U、C308→A、G310→C及T2CG204-205→GC区变异的变种占所有变种的73.9%,这些变异可能是GYSVdl引起寄主该病症的重要位点,需要进一步采用侵染性克隆来验证。本研究从具有黄斑变形症状的葡萄中检测到了GFLV和GYSVdl,并对GYSVdl分离物进行了SSCP及测序种群分析。研究发现该种群GYSVdl变种中包含有典型的GYSVdl类型Ⅱ序列变种以及P区高频率出现的A306→U、C308→A、G310→C核苷酸变异的变种。

葡萄 叶片病毒 种群结构 分子特性

范旭东 董雅凤 张尊平 任芳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国家落叶果树脱毒中心,辽宁兴城125100

国内会议

第十七届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

陕西渭南

中文

247-251

2011-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