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楚简帛文字信息呈示摭谈--《战国楚简帛文献引得》代前言

引得这种工具书,是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在上世纪30年代开始编纂的.依据常理,引得编纂既然有着如此深厚的传统,其编纂体例和基本格局应当有着既定范式,新编引得者只要沿袭即可.但对于楚简帛文献的引得编纂而言,却难以如此简单从事.究其原因,主要是出土楚简帛文献具有不同于传统引得为之配套的传世文献的某些特点.从引得编纂的角度来看,楚简帛文献与传世文献值得关注的差异大致可以为两个方面:文献释读程度不同和文献语言的文字载体不同。文中围绕楚简帛文献引得编纂体例进行的讨论,但不难从中看到本书作为一部引得的独特价值所在:将引得这种重要的文献查检工具首次覆盖到楚简帛文献的意义自不待言,体现写手典型风格的简文原形逐字呈现,实现了古文字引得编纂的一大突破,拓展了引得在古文字研究、文字学研究、乃至书法研究诸领域的使用价值;释文用字的多维度解释性扩展了引得的读者对象;网络关联的超文本阅读方式,不但提升了检索效率,增添了数据资料的统计功能,扩充了海量相关资料,赋予了引得可持续发展的自我修订完善机制。

楚简帛文献 引得编纂 检索效率 释文成熟度 原形字

刘志基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国内会议

第三届中日韩(CJK)汉字文化国际论坛

上海

中文

26-44

2011-08-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