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说文》小篆讹形新探--以六种大徐本为例

小篆是中国文字形体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它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上承战国文字,下启秦汉篆隶,是古文字与今文字之间的桥梁,对研究中国文字的形体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成书于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收录小篆最多的一部字典,裘锡圭先生曾指出:”《说文》收集了九千多个小篆,这是最丰富最有系统的一份秦系文字资料.”然而《说文》在数千年的流传中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以致产生了不同的版本.本文通过对六种大徐本《说文》篆文字形的比较,归纳版本间文字异同,总结篆文讹误类型,即主观篡改类;偏旁移换类;笔画讹变类。其中偏旁移换属于文字结构的讹误,主观篡改和笔画讹变属于书写方式的讹误,实际上文字结构和书写方式这两类很难区分,这里面既包括书写风格的不同,又涵盖用字习惯的迥异,有的是传抄过程产生的讹误,有的是清人特有的书写习惯。总结和归纳《说文》篆文讹误类型旨在匡正伪误,减少学习者摸索的过程,为人们更好地使用《说文》服务。

小篆 文字形体 讹误类型 《说文解字》

赵成杰

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国内会议

第三届中日韩(CJK)汉字文化国际论坛

上海

中文

193-202

2011-08-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