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中文
语文教育则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提,是现代人”做人”所必须接受、强制性完成的社会义务,是不为兴趣好恶的个性倾向性选择所左右的.对中国语文而言,“同源、异构、同宗”的是汉语、汉字、汉文。语文教育自然也就分为“言语、汉字、文语”三个基本的予系统,其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呈“合而不同”状。中国的语文教育的课程教学自然也就需要基于“三个子系统”的需求与发展进行设计,不完整、不协调都是有失偏颇的。由于汉语的单音节的语言特点,因此,汉字呈现“音形不对应”的复杂状况。所以,汉语表述过程中时常需要借助于汉字以明意,以确保语义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所以,汉字在中国语文的三个组成部分中,更加凸显其决定性作用、占据关键性地位。汉字的沿革本身就揭示着汉字对于汉语和中文的支配性作用。尽管汉语有众多的方言、乡音,但是,通用的汉字“书同文”地将它们凝聚在一起。这是因为汉字在先人“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统领下,完全源自于自然、生产、生活本身,从最初的象形、会意、指事字的独体的“文”,到依托大量形声字的合体的“字”,以至于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组成的复体的“词”,再到由字词组合而成的词组、短语,乃至由文、字、词、词组、短语成文,构成了与生俱来的、文理统一、文道合一、以人为本的充满人文性的文字系统,成为超乎于文字的“符号学”品质之上的语文之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程中,要深刻认识到:汉字是孕育中华文化的摇篮,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的语文学是繁荣民族文化的基本建设,没有扎实的语文学根基,中国语文教育的改善无从说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势必呈空中楼阁状,中国作为汉字的故乡,其权威的文化地位也将为他国先进的汉字研究所取代。
语文教育 课程教学 汉语 汉字 汉文
戴汝潜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所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203-207
2011-08-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