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华东正音》的东音系统研究

《华东正音通释韵考》由朝鲜时代朴性源所撰. 《华东正音》是18世纪韩国的代表韵书,最早并记了华音和东音。《华东正音》的每个字的下边有两个字音,右边是华音,即当时的中国音;左边是东音,即汉字传入韩国时的读音。因此,可以从《华东正音》文本出发,对当时华、东汉字音进行共时比较。朴性源在编纂《华东正音》时参考了《四声通解》的华音,而《四声通解》的华音正是《洪武正音》的规范音。换而言之,《华东正音》参考了和当时现实中国音已有较大差异的《洪武正音》。此外,朴性源在进行编纂工作时是和译宫李彦容一起工作的,所以《华东正音》的一部分内容还反映了当时中国的通用音。中国语言学家王力曾说,儿化音出现于17世纪或是更早时期。而在《华东正音》的华音里就存在儿化音。所以《华东正音》对儿化音的反映,说明了它很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实际生活中使用的通用音。综上所述,一方面《华东正音》的华音代表了17世纪左右的中国字音,东音则极可能代表了更早时期的音韵。展开二者的比较研究,不仅有必要也很有价值。另一方面《华东正音》合并记录华音与东音的新式韵书体例也值得深入研究。

朝鲜时代 《华东正音》 语音学

罗度垣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国内会议

第三届中日韩(CJK)汉字文化国际论坛

上海

中文

291-305

2011-08-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