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世纪20年代留苏热潮的产物:俄同学会

20世纪20年代,初登政治舞台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为寻求救国图强真理,在苏联支持援助下分期选派了一批留苏学人,以培养政治、军事等方面的骨干.这批留苏生不仅是最早前往苏联学习的中国留学生,而且其中大部分人归国后成为国共两党的中坚力量,对20世纪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无可估量的重大影响.正因有此,长期以来学界对此段历史给予高度关注,一批颇具价值的学术成果先后涌现.但在既有成果之中,尚缺乏对留苏归国学生建立的留俄同学会的深入专题研究,而一些相关著作、文献在细节描述方面又存有一定讹误.为填补研究空白,笔者依据档案史料、新闻报道、回忆录等第一手资料,对留俄同学会之滥觞、发展脉络及影响作出清晰阐释,以求客观呈现归国留苏生组织的本来面目与独特作用. 其一,留俄同学会的成立改写了中国人留学史上向无留苏(俄)学生组织的历史,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其二,抗日战争爆发后留俄同学会及其会员在密切中苏关系、促进中苏文化交流等方面有一定贡献。国民党通过对留苏归国学生的收置,网罗了大批留苏学生成为其中坚力量,而国民党派遣的留苏生占据绝对多数,他们在所处机关或派系中一般都起着骨干作用。

教育史 归国留学生 同学会 社会功能 骨干人才

刘振宇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国内会议

中外教育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

武汉

中文

111-121

2011-08-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