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翻译东书风潮与学校教材建设
将社会形势、时代背景与近代学校教材史结合起来考察,更能表明留日学生翻译日本书籍,编译引进诸多不同学科门类教材的角色担当与价值作用。维新运动时期,由于兴学热潮的出现,近代普通教育的创建,我国近代新式学校教材内容更加丰富,类型及形式都明显拓展,为教材走向制度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洋务运动时期中外学者合编西书或教材向国人独立完成编纂的方式上的转变,有重大而积极的意义。清末10余年间的译书取向由“译西书”向“译东书”转移,留日学生组织了译书汇编社、教科书译辑社、会文学社、国学社等译书团体,它们与归国留日学生一道,所翻译的日本学校教材填补了我国此期学堂自编教材的不足,直接推动了学校教材编写的历史进程。
清朝末期 教材编写 中日翻译 书籍翻译
吴洪成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302-316
2011-08-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