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社会教育”交流中的问题与论争--一种历史视角
”社会教育化”与”教育社会化”人们经常使用,耳熟能详,但是,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的视阈下,二者的含义及其关系并未得到科学合理的解释,二者的来源以及争论也未得到满意的回答.随着中外教育交流的日益丰富以及社会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随着中外终身教育的交流以及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社会教育化”与”教育社会化”的论争及其价值日益彰显,本文试从近代中外教育交流的视角就二者的内涵与论争过程作一分析,以明了各自教育的特质与价值,分析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教育”的缺失.“社会教育”在实践层面上影响着我国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形成了后来社会教育理论与事业的繁荣,这种思想是“社会教育化”的源头。在探讨社会与教育之关系中,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普遍都承认,社会与教育有重要的关系。教育具有社会性,教育具有社会功能。社会具有教育性,社会具有教育功能。教育功能与目的不仅仅是学校的特权,教育功能与目的的实现应该透过社会来进行。 通过比较可以看到“社会教育化”与“教育社会化”二者各有各的侧重。“社会教育化”的主词是“社会”,强调的是社会应该办成一个教育型社会、学习型社会,做到“社会就是学校”、“生活就是教育”、“教育社会化”的主词是“教育”,它强调教育应该具有社会性,“教育就是生活”、“学校就是社会”。“社会教育化”是社会教育学研究的问题,探讨的是社会的教育功能;“教育社会化”是教育社会学研究的问题,探讨的是教育的社会功能。
社会教育化 教育社会化 对外交流
王雷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317-324
2011-08-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