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早期传教士对西方教育功能观的传播

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长期封闭的大门后,手持武器的侵略者为身着教袍捧着《圣经》的传教士”争”到了来华传播西方文化教育的权力和机会.传教士自西而东,一时成为西方文化教育在中国传播的主要载体.他们在中国开办学校及其文化机构,几乎占据了近代中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半壁江山,成为中国人了解国外文化教育的窗口和19世纪60-70年代以前中国人接触国外文化教育的主要媒介.如果说其时中国对它的外部文化教育的了解犹如坐井观天的话,那么传教士创办的学校及其他文化机构,则如同井口.这个”井底之蛙”通过这一个狭小的井口了解到了教育的救国、强国、富国功能,近代教育的发展这才大行其道. 鸦片战争后,纷至沓来的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办起了学校、出版及医院等慈善机构的同时,亦通过各种媒体宣传介绍了西方国家的女子生活和教育情形,其中主体内容之一又是女子接受教育的情形。他们在经意和不经意中揭示了西方列强富强的原因。来华传教士最早鼓吹兴女学。国家振衰起微完全取决于女子之大半是否受教育。普及教育乃中国救国的唯一途径。西方传教士通过各种媒体介绍了欧美各国女子教育、女子生活的有关制度与状况,其中部分地涉及女子教育的兴国改良社会风俗的功能问题,打开了中国近现代教育改革的思路,使女子教育在近代学制上占有一席之地,使中国女子自有史以来第一次跨入学堂大门与男子同窗共学,从根本上扭转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尊女卑”的陈规陋习、陈腐制度,自信自豪地出现在社会各行各业,为社会进步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如果女子目不识丁,男子教育要普及巩固也十分困难。因为男子“独学而无友,必孤陋而寡闻”,家庭不可能形成读书的文化氛围,男子教育的普及必定发生困难,欲收普及教育救国之效,实为天方夜谭。

近代教育史 教育功能观 传教士

熊贤君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

国内会议

中外教育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

武汉

中文

325-333

2011-08-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