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教育中性别问题的发展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我国女性在教育中取得的进展是有目共睹的,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首部”妇女绿皮书”——《1995-2005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报告》,将高等教育阶段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指数”从1995年的38.77分调整到2004年的82.89分.但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区域不均衡,尤其是传统思想的束缚和一些根深蒂固的社会偏见,导致女子在就业中仍然处于弱势. 要想提升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必须首先纠正我国科学教育中的性别偏差。在这方面,美国科学教育中性别问题的发展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比如关于性别问题的政策制定、研究以及教育实践层面等。政策方面既有立法又有保障法律实施的途径、加强对科学研究领域中女性的鼓励政策、建立便利的服务机构。在分析科学教育中女性缺失的原因时美国科学教育研究界采用的“管道漏油理论”、社会决定论等理论都将性别问题纳入社会因素中分析讨论,这种研究方法和理论值得研究者借鉴。教育实践探索上加强角色示范、探索“性别包容”教学实践。通过借鉴美国科学教育中性别间题发展中的有益成分,从而对我国科学教育中的性别偏差进行纠正,是一种快捷的改进方式。
科学教育 性别偏差 教学实践 政策调整
冯秀梅
华中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364-369
2011-08-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