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地方高校特色之路的本质性思考
本文介绍了浮躁型时代的大学现状,阐述了大学的本质属性与存在目的,大学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科学研究、服务社会都不能脱离人才培养而独立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都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即大学之所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社会服务,就是为了培养一流的人才;反过来,大学一流人才的输出,又成为推进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重要内驱力,文化是大学的灵魂。那么到底什么是大学文化呢?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在大学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渐积淀的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使命、学术氛围、大学制度、价值观念、学风校风、校园环境、行为模式等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大学建设,本质上应该是一种文化建设,是一种文化氛围和文化育人环境的营造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文化样板的创造行为,因此文化建设是大学的根本建设,首先要确立一个理念,二是继往开来,明大势,知使命,着力对“应然”状态的思考、创造、倾注、培育,面向未来,不断培育新的精神要素,赋予其新的文化品格。第三,要把握三个维度,找准自身的文化定位。介绍了地方高校大学文化的共性与个性和地域文化选择。
高等院校 文化内涵 精神文明 办学特色
程水源
黄冈师范学院
国内会议
贵州凯里
中文
25-35
2011-06-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