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关于数字城市建设模式的探讨

数字城市建设是一项投资巨大的、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不对其建设模式进行科学的谋划,可能会给数字城市建设带来巨大的浪费,引发发展后劲不足等系列问题,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笔者抛砖引玉,结合国内外数字城市的建设现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我国数字城市建设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并重点阐述了基于地理空间框架的数字城市建设模式的具体内涵及其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的可行性. 笔者通过总结数字潜江、数字黄冈、数字黄石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实践经验,结合国家测绘局数字城市建设战略部署,认为建设数字城市主要分三步进行:首先开展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二是数字城市应用系统的建设,三是多应用之上的社会延展服务。地理空间框架是数字城市建设的第一步,目的是为集成我国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环境等信息提供统一的地理空间载体,推动地理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基于地理空间框架的数字城市建设模式,是国家测绘局针对我国数字城市建设的实际国情提出的建设思路,通过选择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城市进行多元、多级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示范工程,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建设与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为其它城市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动数字城市的建设。

数字城市 规划设计 地理空间框架 应用系统 社会延展服务

王华 陈晓茜 祁信舒

湖北省航测遥感院 湖北武汉430071

国内会议

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五次学术信息交流会

长沙

中文

191-196

2011-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