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引力模型的面-面修正

本文讨论的是经济体的地理形状对引力模型估计贸易量的影响.通过理论模型的推导和实证检验,可以发现将经济体看为质点的点-点估计是会与更为现实的面—面估计产生较大偏差的,这一偏差会因面与面距离的远近而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在引力模型中加入反映经济体地理形状的变量或对经济体的地理形状进行预先处理. 本文只选择计算中国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东盟、东亚国家这四个经济体贸易量估计值的偏差系数。其具体操作与点-面估计大致类似,只是中国与经济体的点-点距离需找寻北京与经济体的地理重心的球面距离。因为经济体被简单理解成仅有这些代表性国家,所以地理重心可以采用代表性国家首都的地理坐标乘以经济权重(即该国的经济总量在其所在的经济体中的比值)求得。点-面与面-面估计算得的偏差系数结果可以发现各个国家的点-点估计还是与面-面估计有较大偏差的,一些与我国贸易量较大的国家的偏差也非常大。绝大多数数值都大于1说明点-点估计法高估了贸易量,即相对低估了距离,只有中国香港与东盟的数据说明了点-点方法是高估了距离。这是与现实相符的,因为选择北京为中国代表点确实比大量与中国香港、东南亚国家发生贸易的实际地区(广东、广西等地)要远不少。对偏差系数的估计还可以通过对“代表距离”的估计来实现,通过“代表距离”的差异可以求出另一种定义的偏差系数。

国际贸易 贸易量 估计值 偏差系数 引力模型

逯建

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国内会议

2011年中国空间经济学年会

成都

中文

196-202

2011-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