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西部深水区生物礁有利分布及勘探前景
南海西部海域自20世纪70年代勘探以来,在北部湾、琼东南、珠江口(西部)盆地发现莺9井、涠洲10-3N等多个碳酸盐岩油藏.古近—新近系碳酸盐岩分布区主要位于盆地内构造隆起(凸起)区,如神狐隆起、松涛凸起.岩性主要为礁灰岩、生物灰岩、灰岩及少量白云岩.南海西部深水区中新统生物礁具备良好的形成条件,主要表现在研究区南部中新统充填沉积时发育有稳定的碳酸盐岩隆台区,晚渐新统至中新统渐进的海平面变化、适宜气候条件、多类型的造礁生物发育,决定该区生物礁的广泛存在.深水区生物礁具有四大特征:①海进退积淹没型,南部永乐隆起西北侧、北侧和东侧的多阶台缘结构随着海平面上升形成沿台缘呈多环带状分布的生物礁环.②礁相完整:实际地震剖面和反演剖面均显示礁前的前积反射相,礁核丘状反射相和礁后平行反射相分带性,其中,礁核中还可划分出水平充填的礁沟亚相和丘状的礁脊亚相.③生物礁在古隆起及其边缘阶地上稳定海进退积定植生长,并连环呈裙状.④生物礁生长及其几何形态主要受控于构造沉降、海平面变化及气候条件,并确定了构造控制台缘结构和生物礁的分布,西南季风控制了礁体内幕结构和生长方向.通过南海西部盆地生物礁钻井的分析与深水区地震资料的研究认为,南海西部深水区具有生物礁发育的良好条件,尤其是位于琼东南南部隆起上的广大地区,晚渐新统-中新统沉积时期具有充裕的生物礁发育背景条件,生物礁分布广,厚度大,预测储层发育。深水区生物礁具备有利的油气成藏条件,勘探潜力良好。
油气勘探 生物礁 构造沉降 海平面变化 气候条件
孙志鹏 钟泽红 陆永潮 熊翔 阎丽妮 郭明刚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220-226
2011-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