毡艺史话--浅析中国擀毡艺术
在西北等地区,羊毛毡的使用十分普遍,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人们既可将其做成毡房,用它来抵御严寒遮挡烈日,也可以把毡铺在坑上防潮、保暖,还可以做成毡鞋、毡帽、毡包等,不仅花纹美观,坚实平整,而且弹性较好,抗磨耐用。除此之外,还可将辫毡毯作为装饰品挂在墙上.本文从擀毡艺术的历史及起源入手,介绍了擀毡的工艺特点、主要功能、品种特色以及在当今社会的发展概况.擀毡制品可以选用品质不高、可纺性较差的羊毛,既环保、天然,又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擀毡工艺在元明清时期比较兴旺发达,传播范围广泛;在20世纪80和90年代,排毡在西北各地也很流行,是深受各族人民及牧区群众喜爱的生活用品,毡数的多少,是家庭富裕程度的象征,也是姑娘出嫁时主要的陪嫁品之一。目前,擀毡制品除了传统的实用功能以外,还发展为现代纤维艺术的一个分支—毡艺,作为观赏性或实用性的毡艺作品继承了传统排毡的工艺手法,而在造型、色彩和纹样上进行创新与变化,并结合刺绣、编织等工艺手法进行创作。此外,排毡工艺还与各类面料相结合,运用在服饰品的制作中,如围巾、服装等。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擀毡工艺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从事擀毡工艺的人越来越少,擀毡工艺传承人员也逐步减少,一些地区出现了后继无人的状况,随着老一辈擀毡艺人的慢慢老去,擀毡这一非物质文化也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的擀毡艺术,使擀毡艺术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擀毡制品 艺术创作 文化价值
张红娟 刘金全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92-196
2011-03-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