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纤维艺术与传统的关系
文章首先从中国现代纤维艺术的现状着手,分析近几年纤维艺术作品的不同倾向,从而进一步从多角度阐明纤维作品的创作与传统的关系.近几年的纤维艺术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倾向:显现出平面绘画性的作品;显现出民间纹样和中国古代纹样倾向的作品;显现出抽象图案倾向的作品;形式多样的立体作品.以上这些作品说明现在似乎能够创作各式各样的作品,但还没有意识到展览的总体设计的重要性。纤维艺术还不像架上绘画,不仅是作品本身,还必须考虑到展示、空间、照明等的合理利用。相比较而言,纤维艺术的展示设计要复杂得多,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在中国,对于几千年丰富的染织传统文化,一直提倡的是继承和发扬,从理论和概念上解释其内涵显得空洞。通过具体的作品呈现给大家一个传统与现代之间多角度的关系,也想提出一些问题来思考。 1.“模仿”与继承.模仿当代人的作品是会犯忌的,而模仿古代人永远是理直气壮的,像这样的“”经常可以得金奖和大奖。有浓重“”味道的继承方式究竟应当怎样认识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传统工艺与现代作品.作品《月下的瀑》制作于1993年,于京都市立艺术大学,作品的构思来源于和中村彦之先生、新田恭子先生登山的经历,是当时的视觉感受。那段时期里有幸参与了长野五郎先生等人的中国民间染织文化的实地考察,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和立场发生了变化,看到了支持民间染织纹样、色彩、内部的技法、特别是手纺线和机纺线的区别,体会了手工工艺的特点、味道和质朴的视觉效果,掌握手纺技法运用于作品之中是当时强烈的欲望。在这幅作品中,手纺的精致不是我要追求的,利用手纺自如地掌握线的粗细才是真正的目的。作品中纺毛做纬线与机纺真丝线可以产生对比效果,手纺线和机纺线具有不同的力度,这为作品造型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作品中没有民间纹样的具体显示,却有着非传统技法不可得到的造型效果和视觉效果,背景、文化氛围会影响人们对于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 3.传统思想与作品.作品《时间·空间·生命物》的形式返回到了洛桑展的原初壁挂形式。2006年去罗马美院邀请展时,参观了美术馆、博物馆、教堂中的油画,中世纪绘画中的人物那种没有表情的表情看上去恬静、优美。特别是罗马市政厅的大型壁挂,尝试一下绎丝技法的表现力,作品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开始构思的。
纤维艺术 作品创作 传统工艺 染织文化
韩丽英
天津美术学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83-292
2011-03-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