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前文化传播媒介发展综论
唐代之前,中国文化的传播媒介有甲骨、陶瓷器、青铜器、竹木简、岩石、帛书、玉器、纸等多种物质形式,在其发展历程中,对于文化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唐代文学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唐代文学的鼎盛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青铜器在商代始有文字,玉也同样在商代用来雕刻和书写文字。最晚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帛书。甲骨文通行了两个半世纪之后,金文作为记录历史的媒介而通行了1000年左右,公元3世纪左右的汉代石刻取而代之,至今仍作为铭文的传播媒介。公元前5世纪战国时代到公元4世纪晋初,盛行陶器、砖瓦、封泥媒介。纸发明后竹木继续了3个世纪,缣帛沿用了500余年。在以上种种传媒中,只有岩石作为传播媒介并未被纸书所取代,而是在以后的历朝历代中有了长足的发展与创新,在传播、保存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碑石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媒介之一,其传播历程漫长而悠久,尤其在印刷术发明及广泛使用之前,碑石在传播文化与文明的过程中,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碑石的传播历程就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
传统文化 传播媒介 历史演变
柯卓英
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49-66
2009-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