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探索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以槠溪河生态湿地公园设计为例

近年来湿地公园设计案例很多,本文以槠溪河生态湿地公园设计为例,结合其环境现状和地域文化的传承,通过设计理念的创新,进行功能分区和规划布局,将湿地公园的自然、生态、文化的融为一体,力求实现人与生态景观和谐共存.湿地园林即以湿地为对象的园林形式,为现代园林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利用现代园林建设和生态学原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重建和恢复,艺术地再现自然湿地景观,并为社会民众提供亲近、感受、体验自然的场所。湿地园林发展出的融合自然、景观、园林的绿色空间,具有生态、观赏、游憩、教育和文化等多种功能。根据园林学的研究内容和层次,湿地园林还包括湿地造园(湿地公园)、城市湿地绿化、湿地景观3个层次和内容”m。湿地造园是在继承中国传统山水园或水景营造艺术手法基础上,遵循湿地生态系统特点,兼顾生态和景观的一种造园方式,是传统园林内容的拓展。近年来各地涌现了大量的湿地公园建设,规划设计怎样做好传承与创新,值得深入探索。尊重场地原有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的过程与格局,并以此为背景演绎体现新时代生态公园的功能和结构,这种传承与创新的巧妙结合,为湿地公园的开发建设打开了广阔的空间。本案例将农田风光引人生态公园,并以田的肌理分别种植水稻、油菜花、棉花、芝麻、花生等乡土植物,展示特色农田生产方式,其间点缀少量艺术构筑物以增强整体景观视觉、体验感受,让人重新体验田的种植、田的欢乐、田的纪念,拾回渔耕文化的历史记忆,感受和谐的人地关系及大自然的良性循环机制,创造出可参与式的种植文化体验,很受当地民众欢迎。

湿地公园 规划布局 景观营造 功能分区 文化体验

童道琴

浙江树人大学

国内会议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

南京

中文

881-883

2011-11-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