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亭林类型初论

亭林类型是太湖地区青铜时代文化序列中继马桥文化之后又一个重要的考古学文化阶段。近年随着考古材料的逐渐积累,已经能够对亭林类型的分布范围、文化面貌、内涵性质、年代分期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从目前发现来看,亭林类型的分布向北直抵长江南岸江阴佘城和花山遗址,往南依次在常熟、无锡、苏州、上海、湖州等太湖东、南部地区有所分布,太湖以南钱塘江流域和宁绍地区发现的遗址数量不多,仅有萧山蜀山、绍兴壶瓶山和诸暨楼家桥三处,太湖西部则尚未见有相关遗址的报道。可见亭林类型主要分布于太湖地区的北、东、南部,北至长江南岸,东到大海,南达钱塘江南岸,西以太湖为界。这一地域范围基本与马桥文化的分布范围重合,但在南、北方向上略有扩张。亭林类型遗物有陶器、原始瓷、石器和铜器,尤以一群特征鲜明的外撇足鼎、深圜底釜、扁鼓腹赢、外撇三足盘、带凸箍细把豆、圜底刻槽盆、圆腹圈足簋、卷沿敞口罐等陶器为显著特征。具体分析亭林类型文化内涵,发现其主要由四大类文化因素构成,其中来自本地区早一阶段马桥文化的因素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新特点是亭林类型内涵的主要因素;来自宁镇地区吴文化系统的因素居于相对次要的地位,而相邻赣鄱地区的影响则比较微弱。亭林类型的延续年代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晚期,可分为早、晚两个连续发展的时期,早期约当商代晚期,晚期则约为西周时期。

考古学 亭林类型 文化内涵 年代分期

曹峻

上海大学文学院

国内会议

中国考古学会第十四次年会

嘉兴

中文

220-234

2011-1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