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华北南部旧石器晚期文化的发展

将中原地区的新发现放在华北南部早期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观察,可以清楚地看到,该地区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在进入深海氧同位素3阶段即出现较明显的变化,如织机洞遗址在石器原料与组合变化以及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展等。本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初始阶段具有明显的承前启后的特点,仍以石英等原料为主,应用简单剥片技术生产石片石器,与华北地区石片石器工业传统没有特别明显的区别。但到3阶段与2阶段交替之际,以西施遗址为代表的石叶技术开始出现,同时细石器技术也初见端倪。随着最后冰期最盛期的来临,细石器逐渐成为该地区主导文化,并一直持续到更新世结束。从简单的石片石器到石叶工业,再到典型的细石器工业的历史轨迹,清楚地展示了华北南部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发展特点。而这一特点的形成,则显然是现代人类应对该地区深海氧同位素3阶段以来气候与环境变化所采取的生存策略的表现与结果。

考古学 生产活动 历史演变 旧石器晚期

王幼平

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中国考古学会第十四次年会

嘉兴

中文

294-304

2011-1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