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寿墓再研究--为祝贺宿白先生九十华诞而作
1949年春天,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安岳有一项重要的田野考古发现,在对俗称”河丘垡”(河坟)的丘台进行的考古发掘,发现一座高句丽时期的大型壁画石墓,编号为安岳3号墓.据墓内的墨书铭记,表明墓内所葬死者是辽东平郭人冬寿,埋葬的时间是东晋永和十三年,即升平元年,为公元357年,表明在公元4世纪上半叶,前燕系统的壁画石墓在原汉乐浪地区已经出现。德兴里口镇墓纪年为408年,又表明这类壁画石墓在这一地延续己达半个世纪。与德兴里墓相近似的壁画石墓,这里还有发现,如日占朝鲜时发现的龛神、双楹等墓,墓中都有类似的墓主正面坐帐像等壁画。在高句丽领域内的原乐浪地区,从4世纪上半叶开始流行的承袭辽东汉魏葬俗的前燕系统壁画石墓,明显对高句丽墓仪制度的改变具有深远的影响。季庚先生早已指明,冬寿墓的发现,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应该划归我国墓葬系统之内,这样也就明白了高句丽中期为什么突然放弃了他们以前的‘冢上石墓’的做法而兴建了壁画石墓的缘故”。
考古学 墓穴 营建形式 壁画艺术 高句丽
杨泓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国内会议
嘉兴
中文
421-437
2011-1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