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图书馆的网络环境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世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互联网的普及,我国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网络环境得以逐步形成。这为开展网络环境下的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我国的馆际互借是在此种背景下形成了它的初级阶段。 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发展极不均衡,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外部网络环境逐渐形成的情况下,我国图书馆的馆际互借存在着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既有数字化全文传递服务,又有联机馆际互借和传统形式的馆际互借。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存在着书目和馆藏信息获取不畅通、馆际互借缺乏统一的规章制度、资源与经费上的障碍、版权问题等方面问题。目前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工作面临着重大的挑战,网络资源的迅猛扩张、用户自我信息组织能力的提升,都对文献提供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资源共享、共建,才能紧跟时代发展,发展促进联合,而只有联合才能发展。资源建设是开展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的基础,协调资金配置、完善资源建设体系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要保障用户的便捷获取,就必须建立统一的注册管理机制,统一检索与服务平台,加快系统建设与新技术应用,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使用户能享受到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协调采购,建立各具特色的藏书,完善计算机联合目录检索是实现资源共享的理想方式,加速地区性及国家中心馆的建设,提高馆际互借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要加快国际化进程,学习与应用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推动国际间的合作,使文献信息资源在现代化条件下充分发挥作用,实践证明,也只有网络可以给馆际互借服务带来无限的发展空间。
图书馆 文献传递服务 馆际互借 电子信息时代
李春新
国家图书馆
国内会议
昆明
中文
225-228
2011-11-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