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驼峰”河段的发展过程研究
黄河下游河道平滩流量存在”驼峰”现象,在1994至2002年发展成最为明显”驼峰”现象,此后”驼峰”现象逐渐减弱,”驼峰”的”顶峰”位置主要发生在高村—孙口河段.在此基础上对”驼峰”河段的演变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驼峰”河段的形成是河道冲淤变化的反映,1994年10月-1999年10月,黄河下游河道淤积量也在夹河滩—孙口河段淤积较多,而夹河滩以上河段及孙口以下河段淤积较少,并且”驼峰”河段具有易淤难冲的特点.文中还指出”驼峰”的发展主要是由于水沙条件的变化,给出了形成和改善”驼峰”河段的水沙条件.
黄河流域 平滩流量 河道冲淤 水沙条件
邓安军 郭庆超 陈建国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48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233-238
2011-11-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