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汶川地震前后长江上游河流输沙量变化分析

特大地震诱发了大量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地质灾害,在地表富集了大规模的松散堆积体,同时破坏了大量的水土保持设施,改变了流域侵蚀的下垫面条件,对流域产沙有着重要影响.基于实测水沙资料,统计分析了50年来长江上游主要控制站的水沙量变化,对汶川地震前后长江上游流域泥沙的变化及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后,金沙江屏山站输沙量略有减小,其变化趋势与震前基本一致;岷江高场站、沱江富顺站和嘉陵江北碚站输沙量有增大趋势,这与震前的减小趋势相反;乌江武隆站输沙量变化无明显趋势.同时认为,输沙量的变化将对各水库的拦沙效益产生影响,并影响着山区河流的演变,尤其是三峡变动回水区等敏感河段的变化,建议加强观测和研究,以便及早做出对策.

河流动力学 输沙量 地震响应

周银军 姚仕明 徐海涛 王军

长江科学院 湖北武汉430010

国内会议

第八届全国泥沙基本理论研究学术讨论会

南京

中文

394-399

2011-11-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