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河龙区间人类活动减水减沙贡献率及尺度效应

根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专题研究成果,分析了河龙区间人类活动对减水减沙的贡献率,探讨了不同流域减沙效益与流域面积的尺度关系.结果表明: (1)河龙区间近期坡面措施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30.2%和54.5%;淤地坝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18.0%和27.8%;水利措施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46.3%和20.9%;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1.8%和-9.7%.坡面措施中梯田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6.2%和16.8%,林地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21.5%和30.5%,草地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2.5%和7.1%.新增的封禁治理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1.1%和2.2%. (2)河龙区间近期水利措施减水贡献率最大且不同年代变化趋势比较平稳;坡面措施减沙贡献率最大且不同年代上升趋势明显;淤地坝减水减沙贡献率下降趋势明显.水保措施减沙贡献率普遍大于减水贡献率.近期河龙区间水土保持减水减沙的措施主体和构成发生重大变化,林地减水减沙贡献率最大. (3)随着流域尺度的增大,河龙区间水利水土保持措施综合治理的减沙效益呈减小趋势.

水土保持 治理结构 人类活动 减水量 减沙量 贡献率 尺度效应

冉大川 吴永红 李雪梅 王富贵 申震洲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 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甘肃庆阳745000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河南郑州450004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陕西西安710021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3

国内会议

第八届全国泥沙基本理论研究学术讨论会

南京

中文

647-651

2011-11-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