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苗歌调式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
苗歌是无文字状态下苗族人民传承文化的最重要的手段,也是他们情感的重要表达.生活在黔东南地区的苗族人民根据自己所处的各自不同的生态环境,把人、历史、思维、美学、个性、文化、生活等等与生态环境密切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与其生态环境相符又各有特色的苗族歌调.让在苗族歌唱的歌腔,歌意和歌境中去品味其与生存环境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无疑是对苗族同胞几千年来之所以这样生存的另类解读.雷公山山高林密的”喊山调”或”过上调”、南宫山高谷深大风呼啸的”高坡调”或”穿堂调”、清水江中游十里长滩的”临水调”、番召在大山中间夹着的一群平缓小馒头山的”回旋滑调”等,无不透露出这些区域的苗族同胞与他们所处的生态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揭示了这个民族非常独特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为从音乐与人类生活和生存的关系入手,走出另外一条剖析苗族为何如此依赖自然,崇拜自然的蹊径.
苗歌 调式 生态环境 生活方式
淳于步
贵州凯里学院原生态中心
国内会议
广西贺州
中文
154-170
2011-11-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