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有色金属产业进入和退出的影响因素--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有色金属产业迅速发展,在技术进步、改善品种质量、淘汰落后产能、开发利用境外资源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存在部分产品产能过剩,产业布局亟待调整,产业集约化程度低,资源保障程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再生利用水平较低等问题。实证研究表明,有色金属行业中,利润率和产业增长率对于进入具有激励作用,这说明市场因素对中国有色金属行业企业的进入和退出正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存在行政性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因素。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应该进一步强化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对于有色金属产品延展加工这样的一般性竞争行业,一方面应该引导国有企业从行业退出,进一步打破地方保护主义,逐步取消对国有企业的政策性保护,以及对非国有企业歧视性政策;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民营性企业,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打破地域限制,使更多的有实力的企业能够参与公平竞争。对于有色金属采选和冶炼行业也应该适当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在不妨碍国家战略安全的情况下,合理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引入国有经济比重和政府获得有色金属企业的税收来衡量行政性壁垒的因素,并得到了行政性壁垒存在的结论。第二,首次实证分析了有色金属这一资源性产业的进入和退出问题,前人的研究集中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进入和退出问题。第三,本文还通过引入外资经济比重这一因素对产业进入和退出的影响,来反映开放过程对产业发展酌影响。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仅仅选取了有色金属这一个产业进行分析,可能不能够全面反映资源性行业进人和退出的总体情况。下一步打算就黑色金属即钢铁产业、煤炭和石油天然气采掘加工等资源性产业的进入和退出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有色金属产业 企业进入 企业退出 市场机制 政策环境 地方保护主义

宋胜洲 葛伟

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国内会议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1年年会

武汉

中文

91-99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