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是否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出口的二元边际--基于新新贸易理论的实证分析
金融发展对宏观经济的重要意义长期以来一直是宏观经济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近些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理论和金融发展理论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金融发展对于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的影响。尽管中国的出口过去20多年保持了高速增长,但是随着近年来原材料价格的上升和“人口红利”时代的结束,如何提升贸易结构、寻找新的比较优势成为“中国制造”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引入一系列反映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发展的指标体系,较为全面地分析了金融发展对中国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的影响机制。(1)本文利用Probit等模型估计金融发展对出口增长的扩展边际影响。中国金融发展有利于高外部融资依赖性和低资产抵押率行业拓展海外市场,提高了它们进入出口市场的可能性,进口国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降低了出口的固定成本,因而在整体上也促进了中国出口的可能性。(2)利用Heckman模型以及Tobit模型估计了金融发展对制造业出口增长的集约边际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金融发展使得高外部融资依赖度和低资产抵押率行业能够在最优的状态下进行生产,从而改善了其贸易量。进口国金融环境的改善使得其合同的执行力更强,同样会促进发生贸易的概率,提高出口量。在稔健性分析中,研究发现,金融发展的作用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随着贸易二元边际的发展,金融发展的作用逐渐衰退。
制造行业 出口贸易 金融市场 扩展边际 集约边际
陈磊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168-181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