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国产业结构关联特征分析--基于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技术的实证研究

本文将多国多部门投入产出模型的分解技术创造性地运用于一国产业结构问题的分析,将产业结构效应分解为乘数效应、反馈效应和溢出效应三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产业关联特性进行了静态和动态考察,得出了以下重要的结论和启示: 1)从中国产业关联的实际情况来看,溢出效应、乘数效应和反馈效应的重要性是依次递减的。经济增长首要的依靠力量就是产业关联机制,产业自生机制也具有重要影响,产业反馈机制对增长的影响能力相对微弱。 2)中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不单单是产业配置上的不合理。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成长性的缺乏,产业自生能力很差,因此我们在利用产业政策来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必须完善市场机制,促进产生自生能力的建设,这一点在第三产业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3)从动态增长的角度,产业自生能力薄弱是第一产业发展缓慢的核心原因;第二产业的产业发展则相对复杂,只有少数几个产业发展机制具有合理性,大多数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扭曲现象;第三产业中只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3个生产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是符合行业发展规律的。一个重要的政策含义就是针对不同的机制扭曲需要不同的政策选择,政府对产业政策的落实到更细的产业层面上。 4)一个产业的关联机制不好并不意味着该产业增速低,一个产业也可以通过外部需求的迅速扩张来维持增长,但是如果产业发展机制本身是不完善的话,这种需求的扩张只能是一种暂时的现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产业关联机制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远远高于最终需求的驱动。同时,产业发展机制在增长中充分发挥效应还受到许多未知因素的影响,在大量的产业增长过程中,这些因素对于产业发展的扭曲程度可能具有重大的影响。 总之,在产业结构关联和产业发展上,各类产业呈现了巨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意味着政府产业政策必须做到更加细致也更加全面。

国民经济 产业结构 关联机制 投入产出模型 分解技术

干春晖 余典范 郑若谷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上海财经大学500强企业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1年年会

武汉

中文

195-212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