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竞争、体制扭曲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兼与林毅夫先生商榷
财政分权和以考核GDP增长为核心的政府官员政治晋升体制,使得地方政府具有强烈的干预企业投资和利用各种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的动机,特别是对于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特征的行业,无论从政绩显示还是从财政、地方就业等方面考虑,各级地方政府都有非常强的动机推动这些行业的企业在本地的投资;而土地所有权的地方垄断和金融体系的软预算约束,使得为企业提供低价土地、减免税收等补贴措施,帮助企业获取金融资源成为地方政府竞争资本流入的主要方式,并成为地区之间竞争的具体核心内容。地区竞争中的投资补贴、帮助企业获取金融措施的广泛采用,使得企业的投资行为被扭曲,并进而导致产能过剩:广泛的投资补贴使得企业进行过度的产能投资,导致行业内过多的产能投入和均衡产出,以及社会总福利上的损失;当投资补贴水平超过一定程度,并且国际市场需求到达极限时,必然带来严重的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大社会总福利的损失;地方政府低价提供土地的抵押功能和杠杆作用,并帮助企业协调获取贷款,会使企业自有投资比率过低,投资风险显著外部化,企业期望收益最大化时的产能投资显著增加,进而导致萧条-时期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降,其宏观表现就是每轮周期的波幅被人为扩大;地区之间竞争的加剧,会使得投资补贴一直处于很高水平,并进而使得投资补贴所导致社会总福利损失处于较高水平以及产能过剩更为严重。此外研究发现,利用政策治理这类产能过剩的关键在于矫正现有制度基础,采取以增进与扩展市场为导向的治理政策。即:通过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市场制度,矫正现有不合理制度对市场主体行为的扭曲,并充分发挥市场在利用市场分散信息、协调供需均衡、淘汰落后企业和产能等方面的高效率性。
区域经济 政府竞争 政策环境 产能过剩
江飞涛 耿强 吕大国 李晓萍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市场与投资研究室 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224-243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