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产业结构、城市化与能源效率的动态关系--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本文通过构建VAR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对能源效率变动的动态关系,得到以下结论:1)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能源效率大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粗放式的能源消费方式问题逐渐显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有所减弱,能源效率不断下降,而转 变这种粗放型的消费方式为集约型是中国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2)能源效率的滞后值对当期有明显的影响,但基本为短期效应,长期效应较弱,能源效率 自身的演变并不规律。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能源效率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利于能源效率的提升。城市化率对能源效率的作用力较强,影响系数绝对值均大于1。短期内,中国城市化水平的上升有利于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但长期内能源效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3)短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但从长期看,城市化水平与第一产业比重负向关系较强,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4)从对能源效率方差贡献率来看,短期内能源效率本身贡献最高,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 的贡献有一定的滞后性。但从长期看,产业结构的方差贡献最高,能源效率本身与城市化水平的方差贡献最低。 根据以上结论,笔者提出相关政策建议:1)中国政腐应当重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大对节能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快技术进步,提高能源的开采和使用技术水平,加强对天然气、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最终提升能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同时,在节能优化的原则下,积极推进能源工业改革,确保其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总目标相一致,增加有效供给,从而有效缓解能源供需矛盾。2)在完善能源市场的市场导向机制的同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3)通过产业结构内部的优化升级能够提高能源效率。4)注重城市化进程的质量,建立有助于资源节约的城市化发展模式,从而降低中国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

国民经济 产业结构 城市化进程 能源效率

王玉燕 石军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现代产业经济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1年年会

武汉

中文

305-314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