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国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模型与实证检验

本文首先在回顾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文献的基础上,基于规模报酬不变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生产者的利润最大化动机出发,将产品需求弹性、实际要素价格、劳动者报酬份额、资本增长率、消费者随机贴现因子等多个因素纳入企业技术创新的决定因素范畴,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构建了一个决定技术创新动力内在机制的理论模型。随后利用1992-2008年中国三次产业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三次产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差异性,接着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了三次产业各因素与技术创新强度的相互关系,通过结构性向量自回归建模方法、脉冲响应方法考察了三次产业各个影响因素在长期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 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第二产业的技术创新强度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而第一产业技术创新强度最弱;实际要素价格上涨时,三次产业技术创新速度均加快;中国第一产业资本存量增长速度与技术创新速度正相关,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资本增长率与技术创新速度负相关,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低端重复建设、产能过剩以及技术创新不足等现状。另外,从相关分析来看,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品需求弹性与技术创新强度的相关系数为负,表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品差异越水,技术创新动力越强,体现出农业和服务业的差异化发展战略要求企业进行产品、工艺方面的技术创新;第二产业产品需求弹性与技术创新强度的相关系数为正,体现出工业产品的技术上的创新,表明第二产业奢侈品越多(需求弹性越大),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越足,以满足更多的产品多样性。 针对三次产业技术创新与实际要素价格、资本增长率的相关性分析和长期累积脉冲响应函数的考察,可以为中国政府在促进不同产业技术创新方面提供一定的政策建议。比如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资本投入很有可能会弱化技术创新的动力,而第一产业则需要大力投入资本,表明目前中国的第一产业资本投入不足是缺乏农业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另外,针对实际要素价格的提高对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冲击具有促进技术创新的研究结论,需要政府在合理配置素价格方面要尽量解决价格扭曲的现象,使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得以自主发挥作用。关于产品需求弹性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结论,为技术创新的类型做了很好的实证支撑,表明企业在自身所属的行业里竞争,必然会选择合适类型的技术创新,亦即具有不同的技术创新动力。

国民经济 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 政策环境

彭宜钟 李少林

新加坡国立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1年年会

武汉

中文

658-677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