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流动务工人员社会管理的实践路径--以宁波市基层和谐促进组织为例
从社会群体生活形态看,流动务工人员无论是走遍天涯海角,终究他们要在一定的社区范围内居住,并享受社会活动。社区是社会的基础,我国社区先在城市推行,后逐步在农村推开。从地域上的认识是“调整后的居委会辖地”,到社会认知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共同体”,随着社区建设的进程而提高。特别是对于和谐社区的建设,已经让社会普遍认识到,社区不仅是地域的认同,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形态的认同。基层和谐促进组织以社区居民与外来务工人员为成员,以社区地域为活动区域,以满足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需求为目的,有利于形成组织建设的“融合体”,文明建设的“共建体”,民主管理的“联合体”。因此,宁波市在基层全面创建本地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共同参与的“和谐促进组织”,不失为当前流动务工人员服务管理的有益探索,并为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了制度性设计的实证案例。
务工人员 社会管理 社区建设 创新理念
陈志卫
宁波市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局
国内会议
宁波
中文
92-102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