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纵切横缝皮瓣转移术治疗后位陈旧性肛裂的疗效观察

肛裂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近年来提出肛管后正中缺血是该处肛裂好发的原因。远端肛管是由肛门动脉供应。该血管穿过坐骨直肠窝和肛管括约肌达肛管皮肤,有两种变异,85%在肛门后联合缺乏肛门动脉分支。毛细血管形态学测定研究显示,后正中肛管黏膜下间隙和内括约肌内毛细血管密度较低,因而认为后正中的缺血可以解释肛裂好发于后正中位,以及在慢性肛裂的基底部缺少肉芽组织。与肛裂有关的肛门内括约肌压力增高使皮肤黏膜层的灌注压降低,灌注指数仅为0. 29,如果在下肢则可产生静息疼痛和溃疡。内括约肌切断或肛管扩张能降低内括约肌产生的压力,可恢复肛管皮肤黏膜的正常灌注,减轻疼痛,促进肛裂愈合。Shouten等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法证实了肛管后联合与其它3个象限相比血流减少。当在麻醉下肛管静息压下降时,肛管黏膜的血流量增加。内括约肌侧切后肛管静息压明显下降,肛管豁膜血流明显增加到正常水平。因此解除局部缺血及括约肌痉挛成为近代治疗肛裂的主要原则。纵切横缝皮瓣转移术治疗后位陈旧性肛裂的优势在于:首先,切断了部分内括约肌,松解了括约肌痉挛,降低了肛管内压力,消除了病人肛门部疼痛,恢复了肛管皮肤勃膜的正常灌注,改善了肛管后部血供,促进了局部创面的愈合;其次,将肛缘外游离皮瓣转移至肛内横缝固定,扩大了肛管周径,解除了肛管的相对狭窄,减轻了肛管创口的冲击力,术后创口小,较单纯纵切横缝减小了缝合张力,避免了缝合皮瓣撕脱,缩短了疗程;再次,切除肛裂瘢痕组织的同时,切除了肛裂的并发症,消除了肛裂的病理改变。达到了彻底根治的目的。实践证明,该术式操作简单,创面小,并发症少,疗程短,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肛裂 纵切横缝皮瓣转移术 临床疗效

王生

吉林省吉林市中西医结合肛肠医院 132001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第五届理事会换届会议暨全国肛肠学术交流大会

北京

中文

203-203

2011-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