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口黏膜瓣封闭高位隧道式切除治疗高位肛瘘对比分析
高位肛瘘是肛肠科常见疑难病症。祖国传统医学中挂线疗法巧妙地利用橡皮筋(或丝线)的绞勒及异物刺激作用,使逐渐断离的括约肌残端与周围组织产生异物炎症性粘连,使组织“剖开”引流与修复同步进行,保持了肛门直肠环的连续性不被破坏,维持了肛门括约肌功能,从而有效地防止了术后肛门失禁。此方法已被国内外广大学者公认,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由此衍生出许多改良式方法。笔者采用高位肛瘘隧道式切除,封闭内口残腔,低位管壁常规式切除的做法,临床取得满意疗效,本术式改变传统思维方式,在肛门直肠环内,隧道式切除瘘管及内口,缝合关闭内口及隧道,再将内口上端黏膜游离下拉缝合盖住内口,使内口表面形成一层完整上皮屏障,阻断痿管引流通道,使其愈合。避免了括约肌损伤,保持了肛门形态的完整,缩短愈合时间,防止并发症发生。12例病人全部一期愈合。其中一例术后两天发现残腔封闭口下缘少许炎性分泌物,拆除下端缝线两针,灭滴灵纱条引流加大抗生素用量两天后创面正常。体会,该术式技术难度不大,易于掌握,成功的关键在于:1.麻醉要满意,肛门括约肌松弛,视野清晰,易于操作。2.找到正确的内口连同周围发炎的肛窦、隐窝组织一并切除。3.以探针为中心隧道式切除瘘管组织要仔细,力争完整抽剥,防止剪破污染残腔。4.内口封闭要牢靠,残腔封闭后置引流。5.选择有效抗生素使用。6.换药仔细。
高位肛瘘 内口黏膜瓣 隧道式切除术 临床疗效
叶伟明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 肛肠科230061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第五届理事会换届会议暨全国肛肠学术交流大会
北京
中文
255-256
2011-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