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齿线附近鞘神经的分布与混合痔术后疼痛的相关性研究

痔是常见病,在我国痔的发病率为46.3%,由于痔术后的疼痛,很多病人谈痔色变,不敢治疗,以致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且久治不愈,给病人带来诸多烦恼.本研究通过对混合痔术后切除的横跨齿状线上下的痔体做病理切片,通过神经染色的方法,了解躯体神经(鞘神经)在齿状线附近分布的情况,并通过统计学处理,分析其神经分布可能的变异发生率,分布范围等.同时将躯体神经(鞘神经)在齿状线上分布的情况与临床术后疼痛的发生做一专门的相关性分析. 经500例混合痔神经染色证实肛门神经存在变异,约50%肛门神经末梢跨越齿状线,最长可跨越齿状线上2厘米。经分组实验,实验组术后病人75%为Ⅰ度疼痛,Ⅱ度疼痛50例(20%),Ⅲ度13例(5%),对照组Ⅰ度75例(30%)60%为Ⅱ度疼痛,Ⅲ度25例(23%)。实验组在疼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认为在进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时剥离混合痔,至少应在齿状线上0.5厘米以上进行结扎切除,这样病人术后疼痛轻,其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手术方式。

混合痔 术后疼痛 齿状线 鞘神经

曹传军 袁亮 李少青 陈菊香 郝俊

广州医学院附属深圳市沙井人民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第五届理事会换届会议暨全国肛肠学术交流大会

北京

中文

587-588

2011-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