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探区两种特殊烃组分油藏的认识与评价
冀中探区的正常油层录井显示特征一般是烃组分齐全,C1较高,重烃占有一定的比例,虽然不同的区块有一些差异,但组分结构大致在某一范围之内,这也是气测定性评价油气水层的理论基础。近年来,在油气勘探中发现了两种特殊烃组分油气藏,一种是极高甲烷-微重烃(Cl>95%);另一种是极低甲烷-高重烃(C1<3000)。这两种烃组分结构两端极度分化,传统气测理论不能有效进行评价。通过对这两种油层的成藏模式研究,找到了它们的成藏机理,总结了相应评价方法。 本文对冀中探区的极高甲烷油层和极低甲烷油层的录井响应特征进行了总结,并对它们的油藏模式进行了描述,认为极高甲烷油层是由生物降解所致,极低甲烷油层是由油气的长距离运移甲烷损失所致.总结出极高甲烷油层可由热解色谱资料识别,极低甲烷油层可由气测组分识别,同时还分别总结出了一套相应的油气层解释评价方法,对类似油藏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所介绍的两种特殊油气藏,由于成藏模式的特殊性,造成组分两极分化,较之正常的油气层评价难度大,有时仅靠一项资料难以解决问题,因此要充分应用各项录井资料,进行综合评价。这两种特殊烃组分油层,在华北探区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并非个案,相信兄弟油田也有类似现象,本文把一些粗浅认识做了介绍,进一步加深对此类油藏的认识,以便更好地开展评价工作。
钻井地质 特殊烃组分 成藏机理 生物降解
宋义民 沈华 吴章武 黄其贵
中石油渤海钻探工程公司第二录井分公司 中石油华北油田公司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65-374
2011-09-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