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汶川地震引发滑坡的形成机理及防治建议

”5.12”汶川大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危害.该沟滑坡为”5.12”引发滑坡之一,该滑坡在”5.12”地震后经历”9.24””7.17”两次大暴雨的考验,本文详细论述该滑坡的分布范围、规模、变形破坏、形成机制、诱发因素、稳定性及发展变化趋势、危害特征等,选择合理的计算参数和模型,进行稳定性计算,并提出其防治对策。(1)滑坡(不稳定斜坡)的地貌为丘陵区,海拔一般380—450m,相对高差一般70m,滑坡区内最高点高程为455.65m,最低点位于陈家沟的侵蚀基准面,高程为380.15m;(2)滑坡体在平面上基本上呈四边型,平面面积约22.2x104m2;纵向长约285 m,横向宽约180m,坡体厚度5—45 m,滑体均厚约15m,为一大型推移式土质滑坡;(3)通过地质分析、稳定性验算及5.12地震、9.24特大暴雨验证,斜坡体在天然及持续暴雨状态下均处于稳定状态,在强烈地震及持续暴雨状态下处于欠稳定状态;局部浅层滑坡将失稳发生滑动;(4)对中、后缘裂缝进行封闭止水,并消除坡体上的积水洼地;(5)在滑坡体适当位置修建、修缮排水系统。

滑坡 地质特征 强烈地震 暴雨状态 稳定性

炎杉杉 李五立 杨志勇

河南省地矿局第四地质探矿队,河南郑州,450001

国内会议

河南省地质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郑州

中文

323-328

2011-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