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耐草甘膦大豆种质资源筛选及耐性机理研究

采用田间抗性鉴定以及室内生物生化测定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本课题组前期获得的非转基因耐草甘膦大豆品系929-33等10个品系以及对照敏感品系黑农37的田间抗性程度;并且对草甘膦胁迫下莽草酸积累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草甘膦的田间推荐剂量1.24kg a.i./hm2下,对照品种黑农37的死亡率为100%,而929-33品系的死亡率为0%,表现为对草甘膦较高的耐性;在草甘膦的胁迫下,929-33品系的莽草酸积累量显著低于黑农37.本文的研究认为:耐性品系的929-33在受到草甘膦胁迫时,其莽草酸合成途径中某一部分的突变可能是导致其莽草酸积累量较低的重要原因,进而使大豆产生了较高的耐性。为耐草甘膦作物的培育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思路及理论指导.

大豆 草甘膦 耐性机理 莽草酸积累量 品种培育

张庆贺 王斌 张洪岩 张大伟 陶波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150030

国内会议

第十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

昆明

中文

163-167

2011-08-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