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萧山垮湖桥遗址独木舟原址脱水加固型保护
跨湖桥独木舟遗址于2001年被发掘出土,独木舟长5.6m、宽0.50~0.53m,深0.20~0.25m,厚度约2.5~3.0cm.独木舟距今8000年,是我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独木舟.此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国家文物局批准了独木舟原址保护方案. 经鉴定和检测,独木舟为硬松类,残片的全纤维素为24.61%,含水率达379.39%,且含大量可溶性盐类.对舟体的腐蚀深度及贯入强度等物理性能的测定,强度极弱,腐朽严重. 2005年对独木舟接触土体海相淤泥实施疏干排水工程及电化学桩和化学材料加固工程;2005~2006年采用木板结合玻璃布和不饱和树脂及硅橡胶在原址围合成”浸渍槽”对独木舟进行可溶性盐脱除处理;2007~2010年6月对独木舟喷淋PEG复合液(PEG+尿素+二甲基脲),浓度由5%逐步增至20%; 2010年7月起,独木舟进入停喷干燥周期,现已干燥定型.独木舟脱水后残片的扫描电镜测定证实PEG复合材料已充盈在木质细胞腔和纤维空隙中.独木舟各项收缩率为0.1%,无裂缝产生,木质坚硬.色泽与出土时相同,为木材本色.
独木舟遗址 脱水加固 文物保护 物理性能
陈中行 程丽臻 李澜 李敦学 卢衡 刘东坡 靳海斌 刘佑荣 程昌炳
湖北省博物馆 浙江省博物馆 中国地质大学 中科院岩土力学研究所
国内会议
呼和浩特
中文
118-130
2011-08-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