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阴性临床试验结果之思考和启示
Ⅲ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是为患者制定治疗指南的重要依据.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在肺癌领域开展的相关试验多达百余项,其中一些”阳性结果”已经或即将改变肺癌的临床实践.此外还有大量”阴性结果”,它们所反映的关乎试验设计、统计效能、终点指标和试验药物特异性等诸方面问题,也在研究者和临床医师中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讨论.本文聚焦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分子靶向药物的临床试验,大部分靶向药物与化疗联合一线应用的临床试验结果均呈阴性,包括prino-master, BMS27529、PCK-a, lonafarnib、bexarotene, sorafenib, PF-3512676、celecoxib和figitumumab。究其失败原因,主要是没有应用明确的生物标志物富集潜在获益人群。在靶向治疗药物不断涌现的今天,运用预测分子标志物、选择合适的目标人群已经成为临床试验设计和达到预期结果的关键。
非小细胞肺癌 分子靶向药物 化学疗法 临床疗效
艾星浩 陆舜
上海市胸科医院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4-25
2011-08-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