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罗华10年后的今天--如何提高DLBCL一线治疗的疗效
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类型.该病在病理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分子生物学上均具有明显的异质性.近10年来,抗CD20利妥昔单抗(R)的应用使得DLBCL的一线治疗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步.尽管GELA 98-5试验中,老年高危患者5年生存率已达58%.CORAL试验将复发DLBCL患者随机分为R-ICE组和R-DHAP组,治疗有效者行ASCT,随后再随机分为利妥昔单抗维持组和观察组,发现移植后利妥昔单抗维持并不改善EFS、PFS以及OS。这个结果提示,复发后已经接受过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恐难从随后的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中获益。除利妥昔单抗外,有Ⅱ期临床研究将Bortezomib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Vorinostat联合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ASCT之后的维持治疗,结果尚未报道。利妥昔单抗的应用使得DLBCL的一线治疗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无效、复发甚至死亡,说明还需要优化目前的一线R-CHOP方案。对预后不良的DLBCL生物学机制的更深入认识、新药的不断开发以及更优化的治疗模式有可能带来新的希望。
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 过利妥昔单抗 疗效评价 生物学机制
朱军 邓丽娟 宋玉琴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淋巴肿瘤科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26-228
2011-08-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