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依托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保障性住房质量和性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未来五年,我国将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使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这项举措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住房紧缺问题和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问题.但是面对资源环境约束、”人口红利”淡出等压力,提高我国保障性住房品质和节能环保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住宅产业现代化是住宅产业随着工业化、信息化、低碳化等科技进步而不断发展的、长期的、渐进的、不断变革的过程,是以住宅成品为最终产品,以新型住宅建筑体系和与之相配套的住宅产品为基础,以科学的组织和管理为手段,通过信息化将住宅生产和消费全过程的开发、设计、施工、装修、部品生产、物业服务和管理等环节连接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系统,从而实现住宅标准化基础上的设计多样化,工厂化生产基础上的施工装配化,模数化基础上的部品通用化,土建装修一体化基础上的低碳化,以提高劳动效率,提高住宅质量和性能,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的建设和消费.保障性住房采取住宅产业化方式建设,对提高我国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水平,提高保障性住房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保障性住房 住宅产业 现代化进程 房屋质量 节能减排

刘灿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

国内会议

第九届中国城市住宅研讨会

香港

中文

13-18

2011-07-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