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转基因生物开发研究进展
我国在杂交水稻育种领域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近10年来我国水稻单产一直徘徊不前,亩产在430 kg左右,单靠传统育种已很难有大的突破.要解决未来吃饭的问题,必须突破传统技术,采取新技术、新方法,努力探索,以满足未来对粮食的需求. 转基因技术为作物新品种培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重要途径,我国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86-2000年,从国家“863计划”启动开始。主要研究工作是基因的克隆、植物转化,还包括一些初期的产业化尝试。21世纪,我国进入了转基因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此一阶段的目标为:从部分自主创新到全面自主创新阶段,并实现大规模产业化,最终建立起我国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在此期间,我国开展了基因组计划,并率先完成了水稻基因组的图谱构建工作,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基因组学研究的前列。我国同时开展了农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并在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一大批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功能基因己被克隆,包括高产、抗逆、优质等决定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为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型转基因作物品种奠定了基础。
转基因生物 技术研发 历史演变
朱祯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8-9
2011-04-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